怎样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戏?
1、让孩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
家长不要天天去阻止孩子玩游戏,这样只会让他一有机会玩就更加沉迷其中,而是直接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玩3到4个小时,玩不完不能离开。起初孩子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他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2、让孩子主动放弃游戏。
游戏设计的本身就是为了让玩家“沉迷”,因此设置了很多的奖励机制,比如:做任务可以得游戏装备,有了装备就更容易打怪升级,这种模式就吸引了很多孩子继续玩下去。家长也可以这么做:准备一个表格,如果孩子能够一天不玩游戏就贴一张贴纸,等满20个就可以领取一个奖励。以此类推,用相似的奖励制度让孩子逐渐远离游戏。
3、多花时间陪孩子。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很多时候就是太孤单了,想通过虚拟世界获得爱。家长应多花时间陪陪孩子,跟他们好好聊天,一起玩玩益智游戏,看看电视,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关心。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可在旁看看书看看报纸。总之,陪伴就是最美好的长情!
4、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教育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但对孩子来说,学习却是他们生活中心,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而烦恼,往往通过玩网络游戏的方式来解压。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引导他们缓解压力,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5、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周末休息时,可以带孩子去公园、运动场,游乐园玩耍,不要一直宅在家里。如此孩子会觉得无聊,烦闷。必会增加了玩游戏的时间!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
未成年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哪些?
1、趣味性。
和相对枯燥的学习对比,电子游戏往往在趣味上占据相当的优势,很少有孩子能抵挡住电子游戏的趣味诱惑。
2、获得集体归属感。
大部分游戏,其设计者在游戏里增添了实时语音通话、微信聊天、添加好友等功能,使孩子们在团队并肩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时,能够及时获得同伴的支持和认可,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在家长那里得不到的认可和集体荣誉感。
3、自主选择权。
游戏的选择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决定,孩子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更感兴趣、更能发挥自己长处的游戏,而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则完全由老师或者家长决定,孩子们完全没有自主选择权。
未成年沉迷游戏的危害有哪些?
一、人格异化。
长期玩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长期在网络游戏中的练级和买装备,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引发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的问题增多。
二、脱离现实社会。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隐蔽性和交互性,使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能够随心所欲地宣泄自已的情感,长期在虚拟社会中游戏,会让他们逐步减少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遇到现实问题首先想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解决,无视社会习俗和法律规范,最终脱离现实社会。
三、影响家庭和睦。
很多亲子冲突都是因为游戏,父母处于好心都会阻止孩子玩游戏,但孩子执意满足自己打游戏的欲望,这样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不断激化,影响亲子关系。
如何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戏?
1、家长应学会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游戏产品
家长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到相关游戏画面和用户评论,或通过查询分级标示来准确了解游戏年龄分级和内容描述特征来选择适当的游戏。
2、给孩子培养兴趣爱好
发展孩子丰富的生活兴趣,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带孩子去体验有趣、健康的户外活动,以此替代虚拟世界的游戏,不仅能满足孩子们寻求挑战和取得成就的心理,还能提升孩子们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能力。
3、给孩子规定上网时间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鼓励未成年人负起责任、监管自己。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向其说明过度使用游戏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与孩子协调设立规则,规定每天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
4、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
家长们可以带孩子进入小区广场、公园等,也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打打球、跳跳绳等,总之,让孩子动起来,转移其对电子产品的过度关注。
5、与孩子多沟通,参与孩子的游戏过程
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这不仅会加深家长对孩子喜欢的游戏的理解,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度过一些有质量的家庭时光。
家长放平心态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中的冒险,就好像和孩子一起去旅行一样。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通过孩子的游戏行为理解孩子,同时也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6、教导孩子学会抵制网络中的不当行为
家长应当教导孩子如何抵制网络中的不当行为以及网络暴力,同时通过观察小孩的行为注意到孩子是否可能遭受到网络欺凌。若出现类似警示信号时,应及时与小孩沟通并进行开导,促进问题的解决。
未成年沉迷游戏的原因:
一、孩子们生活现在真正的两点一线。学校家庭两头来回奔波。课余生活单调。放学回家。除了做作业。吃饭,睡觉无事可干。外面无伴可玩,无地可玩。
二、孩子自控能力差。看样学样,家长经常看手机,孩子们也就慢慢养成看手机的习惯。孩子没有正确的时间观念。说看半小时手机,时间到了拖拖拉拉。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东西。孩子们生活中缺乏计划性的学习生活安排。
三、游戏太吸引人。可能某些游戏制作的太吸引人了,所以才会导致不少小学生沉迷网游不可自拔。
未成年沉迷游戏的危害:
(1)影响学业
学生一旦迷恋上网,成绩肯定会直线下降。其主要的问题是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2)伤害身体
沉迷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玩,能达到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地步。身体伤害很大!尤其对脑部的伤害很大,上网打游戏时会暂时降低智商,时间长了会导致智商下降。
游戏世界中的精美画面、情节设计以及丰富的技能,可以让人获得在现实世界无法得到的各种体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如果未成年人的自制力不强的话,是很容易深陷其中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做好引导。
怎样防止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
1、锻炼孩子的自主性。
如果家长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他们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更容易偏向游戏,因为在那里,他们是可以完全做主的。同时对于家长来说,要给予孩子玩游戏的节奏感,让他们早日形成自己规划生活的能力。
2、给予孩子高质量地陪伴。
孩子沉迷游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缺少父母陪伴、感到无聊”,才将注意力集中于手机和游戏上的。因此,想要避免孩子玩手机,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需要多多陪伴孩子,并且给予孩子高质量地陪伴,放下手机,全身心地陪伴孩子,陪着孩子玩耍,陪着孩子阅读,陪着孩子运动,陪着孩子亲近大自然,孩子的活动多了,自然就少玩游戏了。
3、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许多家长自己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却责怪孩子不该玩游戏,这样的教育是缺乏说服力的。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爱读书、求知、自律,大概率会培养出同样自律的孩子;而父母成天热衷于玩手机、看电视,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对游戏感兴趣,甚至上瘾。因此,家长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给孩子做好榜样,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4、制定时间表。
虽然沉迷网络游戏是不好的,但是适度玩网络游戏可以调节学习压力,放松自我。只要好好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抽象能力,还可以增强其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这样不单可以让孩子养成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更可以帮助他们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哦。
5、帮孩子培养一两种爱好或特长。
易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多数是缺乏温情教养方式的孩子;不会应对压力的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和自我认同度低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培养孩子某些爱好或特长,比如音乐、某项体育活动,让孩子在学习之外,多做有益于健康的活动。
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有哪些?
一、视力变得越来越差。
孩子玩游戏,眼睛就会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释放较多的辐射在晶状体,眼压肌会不停地舒张和收缩,眼睛就会长期处于过度劳累,视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因为沉迷游戏,会使孩子对此产生强烈的依恋感。习惯了游戏里的畅快自在,就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厌恶心理,从而开始自我封闭,甚至会造成不合群性格。如果任其发展,还会引发心理上的病症。游戏里还会给孩子带来对生活上的影响,有时分不清虚拟和现实,陷入角色混乱。会对将来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游戏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游戏出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钱去买装备等。孩子会为了在游戏里有一席之地,不惜一切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给玩游戏,孩子的美好时光都会被玩游戏占据。
四、影响学习。
游戏成瘾的孩子每天心思都放在如何获取更好的装备、如何变得更强以及今天要玩什么英雄,拿下多厉害的战绩上……孩子将本该放在学习上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游戏当中,自然会对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导致孩子听课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怎么解决?
1、鼓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当中,孩子做事难免会让你不顺心,但是他毕竟还是孩子。当他做错事情时,不要一味的指责,包容、谅解更能鼓励孩子。当孩子沉迷游戏时,不要只是口头的说教,身体力行,带孩子多锻炼、多运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生活的重心从游戏当中拉出来。
2、沟通。
沟通是了解彼此最好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无论发生什么,首先不要起冲突,现在的未成年正处于叛逆期,你强他更强,适当的示弱会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
当生活当中出现问题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现状,对症下药。你可以适当的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充当他的军师或是队友。事后慢慢引导。
3、陪伴。
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缺少能够和他们分享事情的家人,不得已只能去寻找自己的同学,伙伴想要寻求自己的存在感。针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多与孩子相处,倾听孩子的内心,从而远离游戏。
4、拒绝一刀切,循序渐进。
很多家长阻止孩子玩游戏,就简单粗暴地采取一刀切政策,然而这反倒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与父母渐行渐远。其实,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可以有计划地让孩子自己制定玩游戏的时间,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管理时间,管理自我,正确地对待游戏。
5、培养孩子新的兴趣爱好。
对于孩子长时间玩游戏,家长和老师可以用很多方法帮助孩子远离游戏。同时,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美术课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探索,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快乐中找到乐趣,进一步远离游戏。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原因:
一、成功。在现实当中,这些未成年很可能在某些方面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经常被教训,从而他们想通过虚拟的世界来获得成功的快感。
二、交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沉迷于游戏当中的孩子,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得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只能在游戏当中,与队友并肩作战。
三、跟风。现在游戏已经发展的普遍大街小巷,小到上小学的孩子,大到成年人都玩游戏,尤其是在校的学生,周围的同学都在玩游戏,如果自己不玩,就会感觉和同学们脱节了,没有共同语言了。
游戏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适当的游戏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力,劳逸结合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但沉迷游戏对学习的危害是很大的,很多沉迷游戏的孩子最终都走了厌学辍学的道路。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他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做好对孩子的引导。
小孩沉迷游戏家长应怎样做?
一、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很多家长对游戏都是谈虎色变,觉得游戏都是洪水猛兽,但其实游戏只是一种正常的消遣方式。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适度地进行几场游戏,这样不仅能够跟孩子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还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孩子也会愿意敞开心扉去和家长沟通。
二、适当地让孩子玩游戏。
关于怎么玩,我们还是先确认什么时间去玩?家长可以使用上网管理软件,帮孩子规划好上网时间,可以设置平常上学期间,周一到周五期间不可以玩,周末期间,每天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到了周日下午就不可以再玩了,需要为周一去学校做好提前的心理准备。或者选择另一种方式,就是每天都玩半小时到一小时,这需要和孩子协商处理。
三、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行为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玩游戏,大部分情况是因为看到父母、身边的人都在玩,那他也想着去玩,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网络游戏对他们充满诱惑,再加上父母不良“榜样”作用,许多孩子就容易陷进去,难以自我控制。我们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不要长时间玩手机,在引导孩子时也就更会有说服力一些。
四、选择合适场所。
吃饭时、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因为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刺激孩子大脑,让孩子食欲下降,难以入睡。此外,在等车时、旅途中,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以免让孩子养成在等待时玩手机的习惯。
五、多陪伴孩子。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没有陪伴就没有孩子的更好未来。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很忙,生活节奏很快,经常会疏忽跟小孩之间的陪伴,这样就导致了小孩内心其实是非常孤独的,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爱,如果得不到,就可能会寄托在游戏上。
六、让孩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
家长不要天天去阻止孩子玩游戏,这样只会让他一有机会玩就更加沉迷其中,而是直接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玩3到4个小时,玩不完不能离开。起初孩子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他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小孩沉迷游戏有哪些原因?
一、缺乏自我价值感,在游戏中寻找存在感。有些孩子在放学后,除了看书就是写作业,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爱好。觉得无事可做的时候,刚好能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找到存在感。
二、受到家长的负面影响,不自觉地模仿大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当孩子看到大人在做什么,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如果家长本来就喜欢抱着电脑、手机玩游戏,孩子也更容易变成游戏迷。
三、孩子在游戏里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有些孩子成绩平平,在学校表现并不突出,属于家人不疼、不爱的那类,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和表扬,缺少成就感,而在游戏里,每一次通关升级都会获得奖励,获得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鲜花和掌声。
小孩沉迷游戏有哪些危害?
一、影响身体健康。
长时间捧着手机玩游戏会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近视加深、导致孩子出现颈椎疾病等。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孩子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二、耽误孩子学习。
中小学学生的自控能力都较弱,一旦沉迷于游戏后就会厌学。对学习感到枯燥,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又在手机网络里找慰藉,形成恶性循环,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三、失去拼搏动力。
沉迷于游戏的孩子,会不断追逐虚拟世界中的名利,错误地将里面的东西作为追求,对现实中的事物兴致缺缺。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拼搏的动力,而是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成就感。
面对沉迷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的孩子父母应该保持平等的交流。还有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父母不如尝试一下顺势引导,陪着孩子玩游戏,从游戏当中从其他方面来切入问题。比如说注意身体、注意学习等其他方面。
怎样和沉迷游戏的高中生沟通
高中生沉迷游戏,必定是会影响学习的,间接影响的就是孩子的发展前途,所以,作为家长,一定是不能看着孩子这样下去的,那么,具体要怎么办呢,下面的内容会告诉你。
1、交流他玩游戏的危害
如果高中生对我们阻止他玩游戏很反感的话,告诉他玩游戏的危害,其实玩游戏也是很累眼睛的,并且坐在电脑桌前那么长时间,对身体都不还。孩子玩完游戏也会觉得累。所以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比起强制态度的争吵效果会好很多。
2、制定边界
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巩固手机界限,帮孩子戒除游戏瘾,家长不能简单地堵,要引导孩子学习。在建立手机界限同时,一定要引导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动力、改善注意力、改善居家环境、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师生关系等,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自信心。
3、及时地意识到错误
很多的青少年之所以沉迷网络游戏不知悔改,是因为不知道它的危害性,长期的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会度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日常的生活,缺少朋友,跟家长经常吵架等等,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才可以改正。
4、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
人的思想、行为、动机总是会通过语言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所以家长应当多跟孩子就他们感兴趣的、关心的事情展开对话。要鼓励孩子说话,并且善于抓住孩子话语的含义,即便他们说得不准确或不全面,也认真去倾听,让孩子觉得真正受到重视。
5、丰富课余生活,减少游戏时间
很多高中生也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每次花大把的时间玩游戏,玩完之后自己也后悔,但是下一次依然禁不住诱惑,这和抽烟上瘾的人状态差不多,如果是家里有这样的学生,家长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尽量减少游戏时间。多陪伴孩子。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玩电子游戏。虽然有些游戏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者能够教给孩子某种技能,但是很多孩子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沉迷游戏对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出现问题,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做好引导。
怎样开导沉迷游戏的学生?
1、知己知彼。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为什么玩游戏?喜欢玩哪些游戏?然后再慢慢引导,父母可以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同样的游戏,在游戏成为朋友。这样,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
2、做好表率。
研究发现:如果家长爱读书看报,孩子的成绩也会很优秀。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以父母为榜样学习。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玩游戏,孩子也会跟着效仿;强制性规定也会遭到孩子的驳斥:为什么你可以玩,我就不可以?因此,想要孩子理性对待网络游戏,家长要做好表率,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给孩子讲沉迷游戏的危害。
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讲沉迷游戏的危害。很多家长反对这样的行为,认为这是在做无用功,其实不是的。孩子小的时候,还是很愿意听家长说的,他们很相信家长的权威。而且有些话说一次可能不令人信服。几次或者无数次以后,孩子可能就会深信不疑了。
4、改变孩子的兴趣爱好。
征求孩子意见,可以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什么的,这样孩子的空闲时间有事情做,就不觉得无聊了。具体是什么样的兴趣班,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孩子的选择。
5、多点时间陪伴孩子。
工作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但是家长常常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物质环境再好也不能缺少精神层面的教育,否则就会使其成长道路出现偏差。家长工作忙可以理解,但每天依旧可以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孩子讲个故事,和他们聊聊天,通过短暂的时间依旧可以维护感情。
6、让孩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
家长不要天天去阻止孩子玩游戏,这样只会让他一有机会玩就更加沉迷其中,而是直接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玩3到4个小时,玩不完不能离开。起初孩子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他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7、培养孩子时间意识和责任意识。
孩子时间观念薄弱,所以才会在玩游戏时一再沉迷,难以抽身。对此,家长要在平时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让他们学会规划和珍惜时间。孩子的责任意识也很重要,孩子有了责任感,就会知道轻重,明白自己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懂得金钱来之不易,所以不会放任自己沉迷游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