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当然家长不要单纯的随波逐流的教育,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只有你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才可能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1.吃过苦的孩子,更能扛住挫折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身边或者名人有很多例子都在证明:吃过苦的孩子,在别人不肯面对困难时,他们勇敢地挑战困难,人生逐渐迎来曙光。
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近几年,寒门富二代的新闻逐渐增多,每一个家庭条件普通甚至不好的家庭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拼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愿让孩子吃一点的苦。
吃苦耐劳是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一个人要想成大器,干大事业,非得有吃苦耐劳的品格不行。然而,生活环境愈来愈优越的今天,孩子越来越不吃苦耐劳了。不吃苦耐劳,就学不好,谁都知道,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不吃苦耐劳,工作就做不好;不吃苦耐劳,就挣不来钱,生活质量就难以提高。所以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确实有现实性和必要性。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怎样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怎样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一、吃苦耐劳的品格得从小培养,坚持不懈。
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耐劳也是一种习惯,是一个人意志的表现。人都有惰性,好享受,恶劳作,所以父母要有从小就得培养孩子勤快的自觉意识,从小事抓起,从懂事抓起,不松懈,力争让孩子打小就形成吃苦耐劳习惯,以便让孩子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不自觉地”践行吃苦耐劳的品格。
二、父母自身要吃苦耐劳,以身作则,不怕付出。
父母应自觉地为孩子树立吃苦耐劳精神的典型,起地带头作用。有人说,孩子的成长经历实际上就是模仿父母举止行为的过程,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效果。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首先自己就吃苦耐劳,为孩子立标杆,让孩子在吃苦耐劳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就会变得吃苦耐劳了。
所谓“吃苦”,简单地说就是遭受痛苦、磨难。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适当吃点苦能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对孩子是有好处的。那作为家长怎么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怎么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在中国,少年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怯儒、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其实这正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都不知道何为饥饿、何为困难,何为劳累、何为贫穷。
在众多孩子中,吃不得一点苦,意志薄弱的人不占少数。这不禁让中国的家长感到困惑,为什么条件这么好,却不能教育出好孩子?其实家长只要退一步,就能看清楚原因,教育不好孩子就在于“条件太好”。
在美、英、法、德等一些西方国家,小孩一生下来就单独一屋睡觉;四五个月大就让孩子自己抱着奶瓶喝奶,不到一岁就开始自己吃饭;做父母的绝对不会让孩子乱花钱,而且他们会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借别人的钱,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也要遵守这项准则。
所以孩子如果想用零用钱就只有帮家长做家务或出去打工,用自已的劳动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西方国家这样教育孩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自食其力,所以西方国家的孩子独立性超强,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依赖父母。
家里的老师常说这样的话“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其实是在说孩子们在小时候遇到一些困难是好事,这样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的能力,但是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还有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否则很可能会造成负面的作用。
如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1.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
2.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但是有些家长虽然会跟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其实理由很简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
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2.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二孩家庭,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外加父母对孩子的娇惯,让孩子养成了不能吃苦,脾气暴躁等性格。他们经受不了一点挫折,一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发脾气,这也让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了。所谓难易,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教育者脱离受教育者成长的环境,单纯横向比较,可能觉得孩子不如以前的好管,但是教育从来都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教学相长,教育者要适应,要提升,要改变,更要超越和引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
1、现在的小孩独立意识更强,并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对家长言听计从。家长给他们说的一些道理,发出来的一些指令,他们首先会在自己的脑子里思考一番,然后再选择到底听从不听从接受不接受。这就给家长留下了孩子不大听话的印象。
2、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过去多了,他们甚至和家长能够更早的接收到一些新生的事物。如果家长不与时俱进,终身学习,那么跟孩子讲的话,孩子会觉得老掉牙,不愿听。
3、现在的孩子有些是比较骄傲放纵的,从小在家里就是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什么事儿都要顺着他的意,稍有违反,就很不开心,采取对抗的方式。
4、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轻易妥协。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懂得拒绝,对孩子的所有要求不去分辨轻易答应。有时候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家长明知道不该答应,但是耐不住孩子的哭闹撒泼,最终还是会妥协。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一旦摸准家长的心思,就会一次次用同样的方式逼家长答应自己的无理要求。
孩子读小学的时候非常优秀,根本用不着家长操心,但是从初一开始,孩子成绩就一路下滑,其实大概有40%小学优秀的孩子到了初中会出现成绩大幅度下滑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家长要及时的疏导孩子的心理。
孩子上初中了为什么会越来越差?
1、内容变难了
小学的内容,只要稍微用心,就可以学的不错,就算成绩不好,能考90分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初中就不一样了,科目变多了,难度增加了,如果再用小学的努力程度,很多时候发现不行了,可能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2、青春期逆反心理
很多家长仍然用管教小学生的观念和手段,面对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越是强势管教则越容易适得其反,有些孩子原本很聪明,在小学阶段成绩也优秀,但是进入初中课堂后,老师越是严格管理,逆反心理会导致他们越听不进去课。